本篇文章1214字,讀完約3分鐘
□白鶴林(梓潼)
在西蜀綿州,有個叫東津的地方。 2002年至今,我一直住在這里。
從城市地理上講,東津是指綿州城穿過城堡的涪江東岸渡口,從行政地址上講,東津是指今天的綿陽市游仙區(qū)東津路。 東津在過去可能只是方位概念,但在今天卻是具體的街道——東津路。 東津路和綿陽其他大小街道本身沒有什么不同,但和詩圣杜甫有關,所以東津路是一條詩意的街道。
綿州江水的東津、鲅魚鱸色勝銀。 漁夫漂浮在船沈大網(wǎng)上,攔截著河流,抱著數(shù)百只鱗片。 所有的魚都好好地吃完了也扔掉了,紅鯉魚像神一樣被釋放了。 潛龍安靜地吹著沙塵,像老蛟怒、回風颯一樣。 饗子左右揮動雙刀,黃金盤雪高。 徐州禿尾不足記憶,漢陰槎頭逃得很遠。 鲅魚肥美知第一,飽和喜悅皆蕭瑟。 你早上來看不剪素發(fā),咫尺之波將永遠消失。
這首名為《觀打魚歌》的詩,是杜甫在綿州東津創(chuàng)作的。 在中國詩歌史上,那可能并不重要。 幾乎沒有人知道,對于綿陽這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來說,《觀打魚歌》是悠久歷史的標簽之一。 對綿陽這座歷代詩歌興盛的詩歌之城來說,它更是深厚文化名片中的一張,而且是生動漂亮的一張。
據(jù)介紹,《觀打魚歌》創(chuàng)作于寶應元年(公元762年) 7月,當時杜甫所依靠的摯友嚴武被召回長安,杜甫留戀,從成都被送往綿陽(綿州) 300余里。 綿州的地方官也叫杜。 杜甫的侄孫,設宴招待老上司嚴武和祖父輩的大詩人杜甫。 這個宴會的地方,也就是觀漁的地方。 寫詩打魚,現(xiàn)在打,現(xiàn)在賣,現(xiàn)在做,吃,寫得生動。 也就是說,那一年,接近并逗留在綿州的杜甫在綿州河水的東津寫了詩,所以有了今天的東津。
詩確實可以讓歷史延續(xù)下去。 就像浩蕩的河水持續(xù)流淌一樣,通過我們前人對詩人的懷念和仰慕,通過我們詩歌作品的瀏覽和宣傳,當然也得益于我們一個地方詩歌文化的繼承和發(fā)揚。 因此,今天的東津路依然文風盛行,成為綿陽文學藝術中心地帶的可能是綿陽市文聯(lián)、沙廷文學院,以及具有40年歷史的《劍南文學》雜志社的駐地。 因此,今天的東津路詩意濃厚,在這里生活、工作的詩人有數(shù)十人。
我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寫詩,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將近30年了。 并且,在住在東津路的16年間,我自然在這片詩意豐富的土地上注入了大量的筆墨,寫了約100首關于東津路及其相關地區(qū)的沈家水庫、富樂山、越王樓等的詩。 其中包括《郊外之歌》、《夏》、《詩論》、《東津路》、《越王樓紀事》、《釣魚人說》等作品和大型詩組。
剛搬到東津路旁邊的時候,在房地產(chǎn)企業(yè)策劃事業(yè),為了大樓銷售推廣做著。 表面上,我當時在做一份既時髦又報酬不錯的工作,但在心里,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習慣,只是忙于生活,所以早出晚歸,疲于奔命。 因為這首詩那時成了我自我救贖或解放的道路。
杜甫是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他的詩,不僅是人類現(xiàn)實生活的體會,也是哲學意義上的人類精神世界的展望。 從這個立場來說,我們還任重而道遠。
(作者是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、著名青年詩人)
標題:【快訊】綿州東津的詩意
地址:http://www.kungfu-fish.com//myjy/220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