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950字,讀完約2分鐘
粵劇界:必須永遠繼承以前流傳下來的文化
繼承粵劇精粹,保持文化根脈
廣福臺的粵劇表演。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杰攝影
市民正在參觀粵劇藝術博物館。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攝影
24日下午,習大大總書記走進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,希望與粵劇票友親切交談,將粵劇傳承發(fā)揚光大。 粵劇被稱為南國紅豆,是繼昆曲之后被列為世界頂級非遺項目的中國戲種。 在廣州這座國際化都市,粵劇粵曲始終生長在城市肌理上,成為廣州生動的文化面孔。
為了維持這一獨特的文化根脈,廣州致力于粵劇藝術的保護、傳承和宣傳。 近年來,廣州制定了《廣州市進一步粵劇事業(yè)整體事業(yè)振興方案》《廣州市文化廣電信息出版事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第十三五年規(guī)劃(年)》,以戲曲惠民的事業(yè)為要點項目,大力支持民間民間合作社的繁榮,擴大戲曲藝術的傳播渠道。 通過將戲曲推廣到基層,粵劇藝術的傳承傳承、惠民為民、讓粵劇迎來古韻新生。
文/廣州日報所有媒體記者申瑩、吳多、沈亦霖
博物館背后的故事將打開新的大門
10月底廣州周末,天晴。 廣州最美的老街恩寧路游人熱鬧非凡,平日古樸安靜,得分格外熱鬧。 位于恩寧路127日的粵劇藝術博物館迎來了眾多市民游客。 幾天前,習大大總書記來到粵劇藝術博物館,關心粵劇藝術的傳承與保護。 總書記想傳承和發(fā)揚粵劇。 迎接總書記的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深興奮不已。
我們不僅要以舞臺藝術展的形式,還要以博物館展出的方式講述粵劇背后的故事,并定期舉辦課程,從而繼承和保護粵劇。 馬楠說。 年,隨著粵劇藝術博物館的開門,開啟了粵語傳承的新大門。
粵劇藝術博物館位于昔日粵劇名伶凝聚地荔灣區(qū)恩寧路,附近至今仍保存著馬師曾、紅線女等粵劇大師的故居。 不遠的地方就是粵劇藝人祖屋八和會館。 在這里,市民和游客似乎進入了精心制作的粵劇體驗空間,可以看、聽、摸,體會粵劇的魅力。 開館以來,博物館接待了42萬多人,為各級單位團體、市民提供了1500余個講解場地。
截至今年6月,粵劇藝術博物館收藏總量為5021套,粵劇史料、音像、實物、手稿應有盡有。
私會局扎根于城市肌理,讓粵劇得以延續(xù)
粵劇藝術博物館也好,荔灣大舞臺也好,街心公園也好,粵劇私事局的表演場地到處都是。 這些民間工會局始終扎根于城市肌理,讓粵劇粵曲的生命力在廣州這個繁華的城市生存。
標題:【快訊】傳承粵劇精粹 留住文化根脈
地址:http://www.kungfu-fish.com//myjy/210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