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775字,讀完約2分鐘
為紀(jì)念胸有成竹的主人公誕辰1000周年,古代墨竹代表作在浙博集結(jié)。
文同畫的墨竹、蘇軾也沒有自嘆
原始值
柯九思
清閑閣墨竹圖軸
故宮博物院藏
宋
文同
墨竹圖軸(局部)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(復(fù)制品)
讓我先回答一下問題。 成語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誰?
胸有成竹源于蘇東坡的名作《文與可畫笘筜谷偃竹記》,可以是畫家的文與同竹的故事、文同、字。
從公元1018年到現(xiàn)在,文同誕生1000周年。 為了紀(jì)念這個畫竹高人,從去年開始,浙江省博物館就在準(zhǔn)備大展。 關(guān)鍵詞是竹子。
在中國人墨竹史上,北宋文同和蘇軾,這兩個名字最有分量。 他們文人寫墨竹先河,把寫竹子定為寄托高尚性質(zhì)的雅俗。 后世畫家寫墨竹,無不受到影響。
10月27日至11月25日,浙博在西湖文化廣場武林館區(qū)舉辦千載清風(fēng)古代墨竹名跡展,匯聚原明清三代墨竹名跡38件(組)一堂,來自故宮博物院、上博館、遼寧省博物館、天津博物館、廣東省博物館等多家重要文博機構(gòu)。
中華竹韻,向往的名家的名勝古跡
著名藝術(shù)史家、中國美術(shù)學(xué)院教授范鏡頭花了7年心血寫了《中華竹韻》,全篇只有一個主角竹。 圍繞它是幾千年浩蕩的歷史和說不完的名人佳作。
寧可吃無肉,也不可住無竹。 我們對竹子的喜愛,在文人墨客的詩詞書畫中,甚至表現(xiàn)在最日常的細節(jié)上。 很多人可能記得,小時候畫畫,第一次蘸墨,第一次畫的是水墨竹葉,蘭花葉。 薄薄的宣紙上,中華文化中最悠久深邃的意韻,是最簡單最淺的黑白兩色,以最信手拈來的形式,流傳至今。
從這幾點來看,千載清風(fēng)古代墨竹名跡展確實是教科書級的大展。
被傳誦了千百年的名家們,帶著他們的名跡,聚集杭州,靜靜等待著展開。 其中有許多墨竹史的古跡。
例如宋蘇軾(傳)、文同(傳)等《六君子圖卷》、原李衎《雙鉤竹圖軸》、原趙孟頫《蘭石圖軸》、原柯九思《清閟閣墨竹圖軸》、原倪瓚《琪樹秋風(fēng)圖軸》、王
標(biāo)題:【快訊】文同畫的墨竹,蘇軾也自嘆不如
地址:http://www.kungfu-fish.com//myjy/211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