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574字,讀完約4分鐘
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、物理獎、化學獎發(fā)表,預測中的中國人和華裔都沒有獲獎。 之后,另一個獎項相繼發(fā)表,中國人和華裔能否獲獎也備受人們的期待。 但是,之后的很多獎項可能也未必有中國人和華裔的獲獎。
在各種預測中,一個獎項最能打動人心,或者最有可能困擾中國人的就是諾貝爾和平獎。 在世界最大博彩企業(yè)英立博( ladbrokes )公布的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倍率中,袁隆平與斯諾登并列第四。 這意味著袁隆平有望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。
袁隆平對有可能獲得諾獎的預測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,無論這一預測能否實現(xiàn),都展現(xiàn)出了中國人對諾獎的心理狀態(tài)。 比較而言,獲得諾獎并不重要,面對諾獎和其他獎項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。 因為得不了獎,太陽每天照原樣升起,所有人都必須正常生活,研究者也必須靜下心來研究和工作。
因此,面對諾獎最好的感受是不謙虛,以理性的態(tài)度對待,不是東西,不是自己悲傷。 不謙虛就是不抱著酸葡萄的心情,不是輕視諾獎,不是以各種理由掩飾興趣,或者闡明其意義。 例如,長期以來一直拿這個獎開玩笑說“炸藥獎”,認為那是西方人的游戲,對東方人抱有成見等,顯得漠然。 相反,不獲得諾獎不是那個頂級膜拜,那個馬頭不是遠見,不是評價它的唯一標準。
在面對諾獎的心中,預測漩渦的袁隆平本人其實并不卑不亢。 雖然已經有媒體聽到或嘗試過袁隆平本人有望獲得諾獎,但幸運的是,袁隆平的態(tài)度始終如一,或回答“沒有想要獲得諾獎”,或回答“不奢侈”。
說說理由,也很直接。 袁隆平在研究和工作時,不是為了得到諾獎而去研究和工作,而是為了提高糧食產量,處理國民的糧食問題,同時要為世界提供一個答案:中國人不僅可以養(yǎng)活自己,還可以養(yǎng)活世界其他國家的饑餓人口。 另一方面,根據(jù)袁隆平的理解,光環(huán)是件麻煩事,這樣的事多了,自己的正事就會被李誤會。
當然,袁隆平不想諾獎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。 他已經得到了很多榮譽和認可,有些“曾滄海難為水,除巫山不成云”。 不是國內大獎,而是國際大獎袁隆平也獲得了無數(shù)獎項,例如1995年10月頒發(fā)的“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”(聯(lián)合國糧食農業(yè)組織)、2004年5月頒發(fā)的“沃爾夫獎”(以色列沃爾夫基金)、2004年10月頒發(fā)的“世界糧食獎”(世界糧食獎)
另一方面,袁隆平對諾獎的謙虛表示對諾獎并不冷淡,而是比較合理地認同諾獎的價值。 袁隆平本人沒有直接評價過諾獎,但在評價自己獲得的獎項時,間接反映了袁隆平對諾獎的看法。
幾年前,袁隆平在接受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“大家”欄目采訪時表示,在他獲得的各種大獎中,最重視“世界糧食獎”。 為什么袁隆平最重視這個獎,看看這個獎的來源就知道其原因了。
“世界糧食獎”是1970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,由美國的諾曼·博格博士創(chuàng)立。 博主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原因是,開發(fā)的高產小麥品種于20世紀60年代在亞洲廣泛宣傳,保護了該地區(qū)免受饑餓的威脅。 發(fā)表獲獎感言時,博羅格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像他一樣為農業(yè)做出貢獻而獲得這份榮譽。 但是,由于諾獎創(chuàng)立者諾貝爾遺囑的限制,為農業(yè)做出了巨大的貢獻,使人類擺脫了饑餓,獲獎者再也沒有重演。 于是博洛格萌生了創(chuàng)立“世界糧食獎”的想法,經過多年的奔波,得到了美國通用電氣企業(yè)和其他一點公司的支持,1986年正式創(chuàng)立了“世界糧食獎”。
“世界糧食獎”也像諾獎一樣每年頒發(fā)一次,被稱為食品農業(yè)行業(yè)的“諾獎”,1987年首次頒發(fā)。 袁隆平證明了他最重視“世界糧食獎”而不排斥諾獎,如果像博洛格一樣獲得諾貝爾和平獎,也是對其工作和研究的承認和肯定。 但是,這種承認和肯定不是袁隆平本人能決定的,也不是他渴望得到的,所以有著不奢望的態(tài)度。
平常心等待,不獲獎不失為一件事,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研究,獲獎不拒絕,其研究和貢獻得到了認可,這表明了它的真正的名字。 這才是對諾獎的態(tài)度。
(責任:張無)
標題:“面對諾獎,心態(tài)比獲獎更重要”
地址:http://www.kungfu-fish.com//myjj/3541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