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534字,讀完約1分鐘
作為 民國有名的十字路口,柳溪十字路口中最有名的是柳溪茶樓。 民國時期,袁朗如人在距離城堡十余里的普明寺(建于明成化初年),將數(shù)百株大柏砍伐用于柳溪茶樓的建設(shè)。 由于新街(今為公園路)東段與翠花街拐角處有柳溪茶樓,翠花街命名為柳溪南街、北街。
↑ 翠花街(舊柳溪北街位置)
明清兩代的城市建設(shè)分界線
明朝古城舊址綿州城垣西臨安昌河與涪江故河道匯合,東部和北部城垣現(xiàn)位于涪江干流中心。 《綿陽市城鄉(xiāng)建設(shè)雜志》指出,綿州市政建設(shè)規(guī)??涨笆窃诿鞔?明憲宗成化元年( 1465年)知州寧鴻雄踞石城九里,長、寬均超過二里。 從明孝宗弘治元年到18年( 1488年至1505年),知州江洪增修理外圍,挖掘護(hù)城河。 從明宗嘉靖元年到四十五年( 1522年至1566年),安棉兵備道方擔(dān)任狹長的堤護(hù)城,城區(qū)面積1.2平方公里。 明朝西城城墻以順城街、翠花街為界,西門在徐公祠的左前方,東門、北門今涿江河心。
清康熙三十一年( 1692年),水毀城郭三分之二,街道名稱未考,但明朝綿州仍有十四條,均為土路。 據(jù)綿州通湯毓良介紹,據(jù)考證,明朝西城城墻以順城街、翠花街為界,翠花街為明代西城墻根,因水拓建城郭清代城市,順城街、翠花街成為明清兩代城市建設(shè)的分界線。 在明成化六年制明代綿州的城墻圖中,可以清晰地看到城西離城墻很近的地方有順城街和柳溪南街。
↑ 民國時期綿陽縣志圖(翻印于綿陽市城鄉(xiāng)建設(shè)雜志)記載為柳溪南、北街
民國17年( 1928年),袁朗像綿陽縣知事。 在如上任的第二年( 1929年),與縣紳廖錢庭倡導(dǎo)者在北街中段,拆除了鐘姓宅院(今四中和南華宮商場之間),重新拓寬了街道(后來更名為新街),直奔翠花街。 其中軸線通棉花街(今紅星街北段)新形成的十字街口開辟了綿陽舊城改造的先河。
柳溪十字路口最有名的是柳溪茶樓,柳溪茶樓在翠花街。 將翠花街改建為柳溪南、北街時,袁朗如在離城十多里的普明寺(明成化初年建成),將數(shù)百棵大柏砍伐用作新街與翠花街交叉口建設(shè)的柳溪茶樓(二樓木樓,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縣總工會駐地),未使用木材位于李杜祠以南、李杜祠以南, 正新街(今為公園路)東段和翠花街拐角的柳溪茶樓,翠花街命名為柳溪南街、北街。 湯毓良在上個世紀(jì)50年代,整個翠花街賣飾品和花的人很多,飾品多為翡翠、翡翠、花… … 翠花,這就是翠花街名字的由來。
標(biāo)題:【快訊】綿陽柳溪街變遷:始于明朝的老街
地址:http://www.kungfu-fish.com//myly/109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