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083字,讀完約3分鐘

中新網蘭州4月30日電(記者丁思高瑩)在甘肅嘉峪關市,除國內外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外,還有隱藏在深山無人區(qū)的國寶黑山巖畫,被譽為歷史手帳。

黑山巖畫黑山摩崖淺石畫位于嘉峪關市西北約20公里的黑山河谷陡崖峭壁上,文案以人物、舞蹈、佛塔、動物、狩獵等20多種類型為主,現有戰(zhàn)國至明代巖畫212幅。

1981年,黑山巖畫發(fā)表為甘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 年,被中國政府公布為全國要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4月下旬,中新網記者開車訪問了被稱為石頭上的史書的黑山巖畫。 從市區(qū)出發(fā),沿著布滿碎石的道路,來到有巖畫的地方約40分鐘,發(fā)現了地黑山南麓的四條股形溝。

一進入溝口,大大的深黑色巖體遮住了臉,仿佛被西北的遼闊和蒼涼所包圍。 越野車走在兩山狹窄的碎石道路上,手機沒有信號,路上沒有行人,就像進入了無人區(qū)一樣。

陪同的嘉峪關絲路(長城)文化研究院黑山巖畫保護研究所負責人李建榮從事文物保護工作20多年,每周至少巡視一次山,看到巖畫上幾千年留下的老朋友。

很快,他在被鐵絲網包圍的巖體中發(fā)現了一幅被稱為巨大舞蹈地圖的巖畫。 戴著羽毛一樣裝飾的32只身體形狀不同,有單手跳舞的人,也有雙手插在腰上,用虛線記錄著祈禱的現場。

走在峽谷之間,看畫的時候,就像古代先人勞動閑暇時隨大流創(chuàng)作的藝術場景。 萌的山羊、鹿、牛等動物,以及佛殿、佛像、佛塔、藏語的題名是創(chuàng)作的主題。

李建榮認為,作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記事畫,黑山巖畫涉及社會學、歷史學、考古學、美學、宗教學、民族學、語言學等多個學科,對于研究古代西北地區(qū)的社會、經濟、文化、民族、氣候環(huán)境、自然生態(tài)等十分重要

作畫方法技法主要有挖掘、磨刻、線刻等,巖畫距離溝底最低半米,最高5米以上。 在低矮的巖畫上,人為損壞的痕跡很明顯。

外露的黑山巖畫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脆弱,特別是近年嘉峪關雨水增多,受風化、雨水等自然侵蝕的巖畫出現開裂、剝落等病害,部分巖畫模糊。 李建榮說,到黑山探險的游客越來越多,巖畫保護面臨著許多挑戰(zhàn)。

身處遠離市區(qū)的無人區(qū),這是李建榮既高興又苦惱的事件。 由于距離市區(qū)很遠,所以影響很小,但是這個地區(qū)沒有信號的現狀,也成為了實施巖畫知識保護的攔路虎,手機沒有信號,無法連接wifi,設置基站,布局數字監(jiān)視系統(tǒng)是未來的新

【快訊】走進嘉峪關黑山摩崖 探訪石頭上的“史書”

4月初,《嘉峪關市黑山巖畫保護條例》經甘肅政府審查批準,該《條例》也是該省第一部巖畫類地方性法規(guī)和嘉峪關市歷史文化保護行業(yè)第一部法規(guī),將于近期施行。

這條新聞對李建榮來說很感動,官方立法推動巖畫保護向前發(fā)展,未來安全智能防控、數字化保護、文化旅游融合快速發(fā)展等任務艱巨,任重而道遠。 他說(完)

李志

標題:【快訊】走進嘉峪關黑山摩崖 探訪石頭上的“史書”

地址:http://www.kungfu-fish.com//myjy/17139.html